聚焦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院士、专家、企业家有哪些建议?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来源 | 首席数字官整理
7月4-7日,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成功举办。多位院士、专家、企业家为数字经济建设发声。以下是【首席数字官】整理的精彩发言。
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大数据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从总体来看,数据与应用将进一步分离,以促进数据要素化。尽管历史上数据库技术的出现带来了数据与应用的第一次分离,但这种分离仍不够,数据要作为资源和要素进一步独立于应用,真正成为一个独立存在的实体。高能效大数据技术栈的构成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特别是在双碳背景之下,要形成低碳高效、可持续发展的路线。要在资源共享、节能高效的云数据中心基础上,布局全国一体化高能效大数据中心,形成低碳发展新格局。数据相关技术需要形成大数据标准规范,积极推进开源社区的建设。
在数据管理上,从单域到跨域的数据管理需要促进数据要素的共享与协同。数据管理正在从面向和限定于单域的孤立服务,发展到跨越空间域、信任域和管辖域的数据共享与协同服务的新阶段,要打破“数据孤岛”,促进数据价值的最大化。
在数据处理上,近数处理成为突破性能瓶颈的重要途径,包括存储上移、算力下移以及分布式计算模式转变;系统设计要从扩展性优先走向性能优先,需要拥有性能优先的系统设计、领域专用软硬件和新兴处理方法。
在数据分析上,从单域单模态分析到多域多模态融合,要实现广谱关联计算;从聚焦关联到探究因果,要实现分析结果可解释。
在数据治理上,数联网将成为数字化时代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需要形成一套完整的数联网基础软件理论、系统软件架构、关键技术体系,以数据驱动为手段,研究数联网环境下保障服务质量与保护质量的原理、机制与方法。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区块链服务网络(BSN)发展联盟理事长单志广:业界普遍低估了区块链对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现在业界普遍低估了区块链对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区块链代表了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生产关系,是基于互联网的可信的分布式数据库,通过数据库副本的冗余实现信息的不可篡改和可信性,在不信任或弱信任环境下实现了信息对称,建立起信任机制。区块链的本质是把对“人”的信任转为对“机器”和“规则”的信任,实现从传递信息到传递价值,在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推动拉萨数字经济铸造优势、换道超车、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京东CEO许冉:数智化社会供应链是数实融合的有效途径
以数字技术提升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数字时代的实践要求、以数智化社会供应链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是经过反复验证的有效途径、智能引领未来将是数字技术进一步深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时代选择。当前,实体产业数字化已从粗放型进入到精益型的新阶段,实体产业需要针对性的、能迅速创造价值的数字化服务。因此,源于产业需求、历练于产业场景、真正能产生产业价值的数字化服务更为重要。而京东技术一路从实体产业中走来,历经零售、科技、物流、工业等多个产业领域的真实应用和场景历练,有大量成功案例,值得借鉴参考,具有可复制可推广价值。
联合国副秘书长李军华:数字化转型需增强安全保障,走更全面道路
数字化转型随着的风险可能会使其收益黯然失色。数字化转型之旅需走出一条更全面的通路,增强网络安全保障,尊重个人隐私,保护支撑数字政府和数字经济的关键数字基础设施。在许多领域,数字技术已经成为促进创新、提高生产力的重要动力。它同样也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使其蓬勃增长,促进了制造与服务行业岗位的增加。数字政府则为商业与服务业的繁荣提供了支持框架。不断扩大的数字生态系统在推进各级发展目标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机器人、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物联网、云和移动计算等在支持人类福祉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但是,不断发展的数字化转型也伴随着越来越多的风险,这些风险可能会使其带来的好处黯然失色。滥用数字工具已经导致错误信息、虚假信息、仇恨言论、网络犯罪和网络空间军事化等问题增加。
中国信通院院长余晓晖:主要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持续提速
全球产业数字化转型进入规模化扩张和深度应用阶段,数字化转型应用领域由生产研发向供应链协同、绿色低碳方向延伸。具体来看,全球各国加快推动数字经济重点领域发展,在数字技术与产业、产业数字化、数据要素等领域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在产业数字化领域,全球产业数字化转型进入规模化扩张和深度应用阶段,数字化转型应用领域由生产研发向供应链协同、绿色低碳方向延伸,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助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转型的重要支撑,加速与人工智能、5G等数字技术深度融合,逐步推动形成平台化、开放化、无线化、智能化的新型产业形态。
工信部副部长王江平: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推动新时代发展
未来将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协同推动产业数字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发展。首先,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其次,聚焦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各个领域的融合应用,加速工业互联网规模应用,推动重点领域的创新应用示范标杆。最后,持续增强数字发展动能,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经济新引擎,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的壮大。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网信办主任、国家网信办主任庄荣文:推动数字经济五点建议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要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加快体系化突破,加强前沿技术布局,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二是坚持数字赋能,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要着力激发数字经济发展活力,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数字企业发展壮大,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三是坚持以人为本,以数字普惠促进共同富裕。大力提升教育、医疗、就业服务等重点领域的数字化、便捷化、均等化水平;四是坚持绿色发展,加速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五是坚持合作共赢,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奇安信董事长齐向东:数智安全应以“零事故”为目标
进入数智时代后,社会安全生产事故的诱因与过去完全不同,网络攻击成为社会生产事故最主要的诱因,且“攻击数字系统”很可能成为犯罪的主要行为,故而数智安全应以“零事故”为目标。解决数据安全的关注点要发生变化,从关注IT向关注业务转变,从关注设备向关注人转变以及从关注建设向关注运营转变,进而实现内生安全螺旋式上升,数字安全得以保障。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若想在创新的同时规避相应风险,就要与国家发展战略保持一致。
北京国际数据实验室主任、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主任刘东:汇集数据并打通,使中国成为“世界数据工厂”非常重要
数据已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宝贵财富,在此过程中如何构建安全、高效、合规、可信的数据流通应用体系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本身是个数据大国,希望更多的数据能够汇聚到国内来,数据越多产业才能更多。数据在全球流通的前提,需要双边、多边的协议支撑,在试点通过技术手段,能够让数据实现便利化的双向流通和汇集。我们有很好的人才和体系,中国在软件、人工智能预处理方面有非常大的能力,怎么样把数据汇集下来需要好好考虑。特别是,我们原来被称为世界工厂,能不能称为世界数据工厂,这在未来也是非常重要的角色。数据汇集后能够让第三方去使用,会给很多独角兽企业和大型企业产生更多商业机会,对我们未来科技产业的支撑非常重要。
北京金控集团、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董事长范文仲:数据演进为生产性数字资本将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资本来源
从原始数字资源、到数字资产、再到数字资本的不断演进过程,正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目标,也将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提供强大的资本来源。
当前数据作为核心要素资源,虽然具有普遍的使用价值,但资产属性还没有充分体现。只有实现确权、流通和交易后,才会从社会资源转变成可量化的数字资产,后续通过进一步金融创新,演变为生产性的数字资本,真正释放其内在价值。
通过登记确权、实现价值化的企业数据,可以转变为企业资产,帮助做大做优企业资产规模,实现净资产和融资空间的提升,以及资产负债率的下降。企业数据增值后,可以进一步推动企业收入和利润的增加,实现现金流的改善,进而带动地区税源种类、税收规模、GDP总值、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新引擎。
首先要做好企业数据资产登记工作,对数据资源进行盘点梳理,并推动建立企业数据资产报表体系。其次,实现企业数据评估入表,挖掘资产价值。再次,先试点后推开,稳妥推进企业数据开发利用试点工作。最后,还需要审慎包容探索数据跨境流动工作。
我国应加快数据登记交易制度体系建设,鼓励数据开发利用,制定支持将国有企业数据招标规范为进场交易的具体政策。出台数据入表的制度规范,在数据资产评估方面,建议采用成本法、收益法、市场法,在没有交易的情形下,采用成本法定价,对数据形成的成本进行可靠计量;在有交易的情形下,采用收益法定价;未来在交易市场形成、出现大量反复交易的情形下,采用市场法定价,可从成本法先起步。
数据交易所作为新型的社会基础设施,是以促进整个社会数据资源的科学分配为目标,兼具长期性、公益性、创新性的系统工程。目前数据交易所建设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应配套数字经济产业财政资金或中长期股权投资基金等支持,鼓励交易所持续探索数字经济新模式、新技术和新业态。
原中国保监会党委副书记、副主席周延礼:我国应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制度、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等
我国要建立数据产权制度,推进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分级分类确权授权的使用,建立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的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的经营权等分置的产权运行机制,健全数据要素权益保护制度。
要建立合规高效的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完善数据全流程、合规性和监管的规则体系,建设规范的数据交易市场。
要把安全贯穿数据治理的全过程,守住安全底线,明确监管红线,加强重点领域的司法体系建设,把必须管住的要坚决管到位,管得住。同时,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面治理模式,强化分行业管理,跨业协同监管,压实企业在数据安全这方面责任。
从方法风险的角度来看,数字技术在降低金融机构运行成本、提高风险管控能力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数字技术在对整个金融业的运行赋能,特别是完善数字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存量数据在分散性、完整性、全面性等方面仍有很大改进空间。
在区块链技术解决企业和个人征信、央行数字货币、数字金融及数字保险等方面,金融机构都应加大技术的研发的投入。长期来看,科技赋能、金融服务、金融科技要聚焦数字经济是未来重要的主题之一。因此要做好持续的研究,其中,对于金融科技的风险管控的研究是首要任务。
内容整理自网络,仅作分享使用,如有问题请联系小编。
推荐阅读
交流投稿
「首席数字官」是锦囊专家旗下的新媒体平台,专注数字化转型的趋势洞察、前沿科技应用、模式创新、优秀案例、领军人物的采访报道。文章覆盖微博微信、腾讯、百度、今日头条、搜狐等20+媒体平台和国内外专家社群100+。
如果你是企业数字化探索者、观察者,对转型创新有独到的见解、夯实的案例,也欢迎投稿!投稿请联系《首席数字官》编辑部:fuyuanyuan@jnexpert.com
【加小锦好友:jn-xiaojin3备注行业职位,进相关社群与众多专家讨论交流】
转载须知
1、欢迎转载「首席数字官」原创作品。2、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文章转自「首席数字官」,ID:ChiefDigitalOfficer,作者XX。